1.描写钱的词语

2.黄石公的《素书》

3.陶侃惜谷

4.贿赂的成语贿赂的成语是什么

5.成语货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6.货场的词语货场的词语是什么

描写钱的词语

货赂公行-货赂公行者昧 素书

1.关于描写金钱的成语有哪些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

浮云富贵:浮云:飘浮的云彩。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富贵不能*: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迷惑。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富贵不*: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同“富贵不能*”。

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富贵他人合:一个人富贵时,非亲非故的人也会向他聚集靠拢。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为转移。

行财买免: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花钱粉钞:在花粉装饰上面所花费的金钱。

挥霍无度: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货赂公行: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见钱如命:看到金钱就如同生命一样追求。形容人之吝啬。

贫贱亲戚离:一个人贫贱时,亲戚也会离开他。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为转移。

千金难买:形容某物的珍贵,不能用金钱买到。

钱可使鬼:使:支使。有钱可以支使鬼。形容金钱魔力极大,可以买通一切。

钱可通神: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青蚨飞来: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收买人心:指用金钱、感情等笼络人心。

数白论黄:比喻计较金钱。

一分一厘: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语。形容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可能办到,金钱万能。

有钱使得鬼推磨:俗语。形容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可能办到,金钱万能。

余钱剩米:有剩余的金钱与大米。形容生活富裕。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丰厚的赏赐之下,一定有胆量去做的人。旧指用大量金钱、财物作鼓励手段,可诱导人为之效力。

2.关于钱的成语

1、钱过北斗成语拼音:qián guò běi dǒu成语解释:北斗;北斗星。

形容钱财很多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2、日食万钱成语拼音:rì shí wàn qián成语解释: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

形容生活极其奢侈。成语出处:《晋书 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3、财大气粗成语拼音:cái dà qì cū成语解释:气:气势;粗:粗大。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

也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成语出处: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花婶子的这项收入十分可观。财大气粗,盖起这座青堂瓦舍的大宅院。”

4、腰缠万贯成语拼音:yāo chán wàn guàn成语解释:腰缠:随身携带;贯:钱串;古时穿钱用的绳索;一千文为贯。 形容钱财很多。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殷芸《 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欲兼三者。” 5、万贯家财成语拼音:wàn guàn jiā cái成语解释:形容家产极丰。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3.形容很多钱的成语

富可敌国、

腰缠万贯、

富贵荣华、

挥金如土、

财大气粗、

富贵逼人、

堆金积玉、

朱门绣户、

富埒陶白

乘坚策肥 吃着不尽 炊金馔玉 绰绰有余 堆金积玉 肥马轻裘 富贵荣华

富可敌国 丰衣足食 家给人足 入结家足 粟红贯朽 席丰履厚 鲜衣怒马

鲜衣美食 象箸玉杯 腰缠万贯 衣轻乘肥 饫甘餍肥 钟鸣鼎食

朱门绣户,拼音:zhū mén xiù hù。解释,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4.描写“金钱”的成语有哪些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浮云富贵、富贵不能*、富贵浮云、富贵他人合、行财买免、花钱粉钞、挥霍无度、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货赂公行、贫贱亲戚离、千金难买、钱可通神、青蚨飞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收买人心、一分一厘、有钱能使鬼推磨、余钱剩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dé rén qián cái,yǔ rén xiāo zāi 解释: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才知里边缘故,叫做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只顾骗准,值些甚么?”浮云富贵 fú yún fù guì 解释:浮云:飘浮的云彩。

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富贵不能* fù guì bù néng yín 解释: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迷惑。

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浮云fù guì fú yún 解释: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他人合 fù guì tā rén hé 解释:一个人富贵时,非亲非故的人也会向他聚集靠拢。

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为转移。出处:晋·曹摅《感旧》诗:“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行财买免xíng cái mǎi miǎn 解释:行:从事。

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花钱粉钞huā qián fěn chāo 解释:在花粉装饰上面所花费的金钱。出处:孔尚任《桃花扇·却奁》挥霍无度huī huò wú dù 解释: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

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出自: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五章:“尤其许多骄奢*逸的官僚军阀,富户买办,成天为自己挥霍无度。”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 解释: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货赂公行huò lù gōng xíng 解释:赂:贿赂;公行:公开。

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贫贱亲戚离pín jiàn qīn qī lí 解释:一个人贫贱时,亲戚也会离开他。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为转移。

出处晋·曹摅《感旧》诗:"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

"千金难买qiān jīn nán mǎi 解释:形容某物的珍贵,不能用金钱买到。出处: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题长春园》:"好弟兄宦业成,老夫妻福寿全,喜的是千金难买子孙贤。

"钱可通神qián kě tōng shén 解释: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出自:唐·张固《幽闲鼓吹》卷五十二:“钱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

青蚨飞来qīng fú fēi lái 解释: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出处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 解释:旧时俗语。

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说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收买人心shōu mǎi rén xīn 解释:指用金钱、感情等笼络人心。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他也知道收买民心,开仓赈济,并恤被兵之家,四县亦如此行事。"一分一厘yī fēn yī lí 解释: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

形容很少的数量。出处: *** 《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一切善良的愿望改变了他们的阶级本性的一分一厘一丝一毫没有呢?”有钱能使鬼推磨yǒu qián néng shǐ guǐ tuī mò 解释:俗语。

形容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可能办到,金钱万能。出自:晋·鲁褒《钱神论》:“有钱可使鬼,而况人乎。”

余钱剩米yú qián shèng mǐ 解释:有剩余的金钱与大米。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 解释:在丰厚的赏赐之下,一定有胆量去做的人。

旧指用大量金钱、财物作鼓励手段,可诱导人为之效力。出处:汉·黄石公《黄石公三略》上:"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士。

5.形容挣了很多钱的成语

盆满钵满,形容赚的钱很多。

这是南方方言,粤东和广州地区比较盛行。该方言借用盘和钵这两种装载食物的容器被装得满满的,来形容赚了很多很多钱。使用这句方言来形容时,往往含有”这些钱虽然很多,但得来并不困难,因为赚钱者有权有势,靠着权势赚钱“。

一、拼音

盆满钵满 [ pén mǎn bō mǎn ]

二、出处

《今晚报》2001/8/25:“果然,被另一家文化公司看中,花高价买下了这个创意,抢先一步占领市场,赚了个盆满钵满。”

三、例句

1、显然,每家公司的高管都琢磨了对方赚得盆满钵满的方法及实现梦想的途径,并试图依葫芦画瓢,或至少让对方难以赚到钱。

2、当南非人为承办世界杯投入巨资,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时,国际足联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扩展资料

盆满钵满的近义词:

盆丰钵满 [ pén fēng bō mǎn ]

释义:盆丰钵满,成语,指取得丰厚的收入、利润,形容挣钱挣得很多。同义词:盆满钵满。

出处:不详

例句:国庆黄金周的到来,让祖庙商圈的商家赚个“盆丰钵满”。

盆满钵满的反义词:

入不敷出 [ rù bù fū chū ]

释义:收入不够开支。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一○七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翻译:但是家里贫困,收入不够开支。

黄石公的《素书》

张良仅学成这部奇书的十之一二,就能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位极人臣功成绝代而后身退。

作者简介: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末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

《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呜呼!其慎重如此。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

夫志,心独行之术。

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

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

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

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译文

欲使志向坚定,笃实力行: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深思多谋;

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安于忍辱;

最优先的要务,莫过于进德修业;

最快乐的态度,莫过于乐于好善;

最神奇的效验,莫过于用心至诚;

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明察秋毫;

最吉祥的想法,莫过于安分知足;

最痛苦的缺点,莫过于欲求太多;

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

最麻烦的病态,莫过于反覆无常;

最无聊的妄念,莫过于不劳而获;

最愚昧的观念,莫过于贪婪卑鄙;

最孤独的念头,莫过于目空一切;

最危险的举措,莫过于任人而疑;

最失败的行径;莫过于自私自利;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

 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

 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

 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

 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译文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乱。因为语言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思想与政令矛盾,一定会坏事。政令前后不一,一定会失败。发怒却无人畏惧,一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别人,一定会有灾难。对手下的大将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招致不幸。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的,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是昏瞆目盲。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 随便将官职到处乱送,政治就会出现乱相。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对自己马虎,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无法处理事务。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的,一定被众人遗弃。因为小过失便取消别人的功劳的,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既然用了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一定会恩断义绝。给予别人很少,却希望得到厚报的,一定会大失所望。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时候的情状,一定不会长久。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来大凶。任用邪恶之徒,一定会有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结,政事必越理越乱。失去自己的优势,力量必然削弱。处理问题、制定决策时向不仁之人问计,必有危险。秘密的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贿赂府政官员的事到处可见,政治必定十分昏暗。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则是作风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若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人民将离散而去。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译文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 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

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同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同巧相胜。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以上所述的各项事理,用在修身、持家、治国,均会获得丰硕的效果。

陶侃惜谷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欲何用?”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不田,而贼人稻!”令吏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丰衣足食!

注释

1、尝:曾经

2、聊:随意

3、贼:毁坏

4、田:种田

5、鞭:用鞭子打

6、持:拿

7、贼:损害,糟蹋

哲理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家境贫寒,仕途艰难

原籍都昌,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孙吴时曾当过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西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

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湛氏截发换得酒肴,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终于备得一桌“精食”。次日,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陶侃也倾心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陶侃独请行,“众咸服其义”。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份,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元康元年(291),惠帝后贾南风发动,独掌大权。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由于执政的贾模、张华尽心尽力,此后的七、八年间朝野安静,没有什么大的。

大约在296年,陶侃来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自惠帝即位后,更是“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凌物。忠贤绝路,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这种情况下,名流士族们谁还去理睬被中原人瞧不起的江南小人物陶侃呢?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几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终于在张华的推荐下当上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之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官,召为舍人。”陶侃虽然得到一介官职,他的出身,以及与汉人不同的相貌,依然为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有一次,他与同州里的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同车去见中书郎南人顾荣。途中与吏部郎温雅相遇。温雅问杨晫:“奈何与小人同载?”名士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有人推荐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议。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适经朋友推荐,他得补 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陶侃打点行装,匆匆上路了。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他想起自己奋斗经营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远而又远的小县当县令的地步,其心情可想而知。

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

[编辑本段]投身戎旅,建立军功

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西晋末年,秦、雍一带的人民因天灾和战乱,大量流徙到梁、益地区就食。永宁元年(301)流民因不堪当地官吏欺压,聚众起义。西晋朝廷忙调集荆州武勇开赴益州进行镇压。被调发的荆州武勇,都不愿远征,而又受到当地官吏驱迫,遂转而屯聚起事。太安二年(303)义阳蛮张昌聚众在江夏起义,不愿远征的丁壮及江夏一带流民纷纷投奔张昌。张昌攻下江夏郡,旬月之间,众至三万。

张昌势力的发展,引起朝廷的不安。朝廷即派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刘弘率领军队前去镇压。刘弘上任,即辟陶侃为南蛮长史,命他为先锋开赴襄阳,讨伐张昌。

能受到刘弘重用,陶侃当然十分高兴。况且时从军立军功,也不失为仕进升迁的一条捷径。

陶侃率军进驻襄阳。刘弘军却在宛为张昌所败。张昌转攻襄阳不下,即沿汉水进入长江。一时间,荆、江、扬等州大部分地区为张昌所控制。刘弘命陶侃进攻张昌,连战皆捷,终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在这个过程中,陶侃在军事上显示的才干使刘弘十分感叹。他对陶侃说:“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羊公即羊祜。晋吴对峙,他曾镇守荆州近二十年,为晋更吴立下大功。刘弘自以年老难继羊祜功业,因此希望陶侃在荆州有所作为。以后陶侃果然当上荆州刺史。刘弘的这番话对陶侃必定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

张昌事定,陶侃等因军功得到赏赐。荆、扬等州出现了一个暂时安定的局面。这时北方的战乱已愈演愈烈,西晋朝廷名存实亡。广陵相陈敏见北方大乱,朝廷无力控制江东,遂起兵占据扬州,并遣其弟陈恢沿江西上进攻武昌,以图割据江南。

刘弘命陶侃为江夏太守,率军抵御陈恢。陶侃与陈敏为同郡,又同岁举吏。因此有人对陶侃居大郡,统强兵颇有猜疑。实际上,陶侃不会放弃已取得的功业去投靠一个在江东毫无根基的人。但他也怕刘弘听信这种猜疑,“遂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又加侃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刘弘用人不疑,陶侃无后顾之忧,遂与陈恢力战,所向必破。陶侃这两次战绩,奠定了他在荆州地区军事上的地位。这时的陶侃,已不再是昔日被人瞧不起的“远人”、“小人”,而成为颇有实力的地方将领。光熙元年(306),刘弘病故。不久,陶侃亦因母病故去职。陶侃在家守丧期间,江南的政治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永嘉元年(307)西晋宗室琅邪王司马睿和大士族王导渡江进驻建邺。司马睿是“八王之乱”中最后一个权臣东海王司马越的死党。他看到西晋洛阳已处在崩解之势,就利用司马越派他镇守建邺之机割据江东。当时司马睿占据的只是下游扬州一带。上游的广大地区有流民势力在活动,也有洛阳朝廷署置的都督刺史。没有稳固的上游,下游建邺就无安全可言。永嘉五年,司马睿以王敦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统甘卓、周访等沿江西上。至江州,与华轶的势力相遇。

华轶也是东海王越的亲信。永嘉中任江州刺史。“在州甚有威惠,州之豪士接以友道,得江表之欢心,流亡之士赴之如归。”华轶如此有势力而“自以受洛京所遣,而为寿春所督,时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尽管同属一个派系,但新的利害已使他们势同水火。陶侃丧期满后,也与东海王越拉上关系。司马越以他为参军,督护江州诸军事。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陶侃的声望,华轶表陶侃为扬武将军,率兵三千,屯夏口。而陶侃的侄子臻当了华轶的参军。

华轶与司马睿矛盾越来越尖锐,陶臻“惧难作,托疾而归,白侃曰:‘华彦夏(轶字)有忧天下之志,而才不足,且与琅邪不平,难将作矣。’”陶侃觉得背弃华轶,有违忠义,因此十分生气,“遣臻还轶”。陶臻却偷偷跑到建康。这使司马睿“大悦,命臻为参军,加侃奋威将军,赤幢曲盖轺车、鼓吹。侃乃与华轶告绝”。陶侃的“告绝”,使华轶元气大伤。华轶兵败被杀,陶侃也官升龙骧将军、武昌太守。陶侃曾宣言“资于事父以事君”,但关键时刻仍背弃华轶。对陶侃的这种行为,当时人无所指斥,史家亦未加以诟病。这说明,两晋时期士族官僚行事以家族门第利益为归依的风气之盛。

永嘉五年(311),司马睿占据了江州。但上游荆、湘两州的大部分地区为杜弢率领的流民起义军所占据。王敦即督陶侃、周访等进击杜弢。时荆州刺史周访被杜弢围困在寻水城。陶侃遣军击之,杜弢退却。陶侃对诸将说,杜弢必由陆路偷袭武昌。因此率军抄近路连续行军三昼夜,在武昌周围埋伏下来。杜弢果然来攻,陶侃率伏兵出,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重。杜弢败军退入长沙。王敦即表陶侃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陶侃初战即获大胜,刘弘十余年前的预言竟得以实现,于是乎有些飘飘然了。没想到他的部将王贡背叛了他。王贡联合流民军偷袭,侃兵大败。再战,陶侃的坐船也被叛军钩住。幸亏他跳上一只小船才得以逃脱。这次惨败使他刚得到的官职也被革掉。但王敦感到,要消灭流民的起义,还是非得陶侃不可。于是,他让陶侃“白衣领职”。

陶侃率周访等入湘,与杜弢交成,所战连捷。建兴三年(315)杜弢起义终于被陶侃镇压下去。这时,长江上游的荆、湘、江等州已在王敦控制之下。司马睿割据江南的形势已成。在这个过程中,陶侃无疑是起了重要作用。正当陶侃踌躇满志准备赴荆州上任时,一出“狡兔死,走狗烹”的旧剧又在他身上重演。

陶侃“将还江陵,欲诣敦别,皇甫方回及朱伺等谏,以为不可。侃不从。敦果留侃不遣,左转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王敦不欲陶侃掌荆州,是怕其功高难制。另一方面主要是因荆州处上流形胜,王敦正欲专制朝权,当然不愿荆州手他人。

王敦以其从弟王廙为荆州。陶侃都将以王敦处事不公,起兵抵制。王敦认为这是陶侃指使,“披甲执矛,将杀侃,出而复回者数四。侃正色曰:‘使君之雄断,当裁天下,何此不决乎!’因起如厕。”王敦佐吏提醒说陶侃的亲家周访正统兵在豫章,若陶侃被杀,周访决不善罢干休。王敦才改变主意,设宴欢送。陶侃见得以成行,连夜便发。途经豫章,见周访,不禁泪流满面:“非卿外授,我殆不免。”

两晋之际,门阀士族的统治秩序受到破坏。一些政治上受压抑的寒门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在政治上树立势力。然而,由于门阀士族势力依然强大以及他们自身力量不足等原因,所以难逃失败厄运。陈敏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他们要想谋求政治上的出路,只有依附于某一士族势力。这样,他们就仍处在被驱使、受摆布的地位。陶侃的这一经历正反映了当时寒门在政治上的处境。

陶侃将入广州,逢杜弢余部杜弘与温劭等占据广州。闻陶侃将至,杜弘企图利用诈降偷袭。陶侃识破其诈,布兵设阵,一举将杜弘击溃。“诸将皆请乘胜击温劭;侃笑曰:‘吾威名已著,何事遣兵,但一函纸自足耳。’”竟一封信将温劭吓跑。陶侃遂进据广州。

广州当时受战乱影响较小,境内较为安定。陶侃自从军十余年间,已功名卓著。虽然受王敦排挤,但他并不甘心于在边州当刺史。他“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就这样,他在广州一下就呆了十年。

[编辑本段]“忠顺勤劳似孔明”

太宁三年(325),王敦之乱平定后,明帝即用陶侃为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荆州刺史。元、明两朝,王敦两次兴兵,陶侃虽表示支持朝廷,并未实际介入,更未在灭王敦对立有殊功。陶侃出掌大镇,实际是明帝的一种精心安排。

东晋建立后,吴人在政治上受到侨人的排挤。永昌元年(322)王敦兵进建康的过程中,江东士族多持观望态度,并不介入这场侨人间的内讧。王敦专权后,委任亲信,排斥异己,诛除不从。其中,也牵连了不少江东士族。侨姓士族和江东士族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故明帝能收侨、吴士族之力平王敦。王敦之乱被平定,琅邪王氏几倾晋祚的教训对司马氏来说十分深刻。王氏在长江上游的势力基本丧失,但王导仍居中枢。为避免重蹈覆辙,明帝决心改变元帝以来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因此,他一方面重用庾亮、郗鉴等人,制约王导的权力,同时拔擢江东士族,在侨、吴士族间搞平衡。另一方面,“改授荆、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势”①,使方镇互相牵制,收相维相抗之效。陶侃刺荆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陶侃入主荆州,“荆州士女相庆”。东晋政风仍承西晋之弊。“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大概与陶侃经历有关,他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声言:“《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因此他“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每宴会饮酒,他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众人劝更少进,但他决不再饮。他自己如此,要求部下也这样。参佐僚属有以谈戏荒废职事,不但严加训斥或鞭打,还“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于江”。这种作风在东晋官吏中实属少见。

陶侃治荆州,还很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王敦平后,荆州大饥,百姓多饿死。陶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减价粜之。士庶欢悦,咸蒙济赖。”羊祜、刘弘在荆州劝课农耕使生产发展,颇得民心,这对陶侃影响不小。此外,基于自己巩固地盘和发展势力的需要,这也是必须取的措施。因此他“务勤稼穑,虽戎阵武士,皆劝励之。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欢喜慰赐;若他所得,则呵辱还之。是以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在他治理下,“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这种说法显然有夸大成份。但当时荆州社会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当是事实。

陶侃行事,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命将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听事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布地。几十年后,桓温为荆州刺史。桓温伐蜀大造船,又以陶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陶侃驻武昌时,不少人主张在江北的邾城驻兵镇守。陶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与诸将佐察看形势。陶侃为之分析说,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敌寇。即便派兵驻守,也无益江南。长江才是御寇的天险。众将才恍然大悟。后荆州刺史庾亮却对此不察。他派精兵万人驻守邾城。咸康五年(339)后赵遣兵来攻。邾城孤立无援,终于兵败城陷,损失惨重。

陶侃“性纤密好问”,勤于调查访问,人比之赵广汉(西汉人,曾任京兆尹)。他精于吏职,善察访,发奸擿伏如神。在这方面陶侃也并不逊色。陶侃曾令诸军营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

陶侃的才干颇为当时人所称道。一个叫梅陶的人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将陶侃比之曹操、诸葛亮,这确有些溢美。但以陶侃的才略,特别是当时士族居官不屑理事的风气下,他能勤于吏职,在东晋官吏中是极少见的。

[编辑本段]都督八州,怀止足之分

太宁三年(325)明帝病死,五岁的成帝即位。大士族庾亮以外戚身份辅政。庾亮对据上游、握强兵的陶侃颇为顾忌,一方面加强建康石头城的防卫,另一方面派温峤出任江州刺史。在东晋荆、扬的矛盾中,处于中流的江州一直是调节上、下游关系的枢纽。为朝廷所用的江州刺史,既要与朝廷关系密切,又要对荆州有所防备。明帝以陶侃为荆州,同时任应詹刺江州。应詹曾与明帝谋讨王敦,又与陶侃同为刘弘部下。应詹咸和元年(326)卒。死前曾与陶侃书,望陶侃能“竭节本朝,报恩幼主”。可见明帝用心的良苦。庾亮与温峤,本是“深交”。其使温峤镇江州,用意与明帝完全相同。

咸和三年,历阳太守苏峻起兵反叛朗廷,使酝酿中的荆、扬矛盾出现变化。苏峻攻进建康,挟持了小皇帝,庾亮逃往江州。此时,凭江州兵难以平定苏峻之乱。温峤遂邀陶侃率荆州兵同赴国难。明帝死时,陶侃因“不预顾命”一直怀疑是庾亮作了手脚。后庾亮修石头城,也是针对他的。旧怨未消,又让他来对付因庾亮处置失当引起的苏峻之乱。陶侃“深以为恨,答峤曰:‘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温峤屡说而不允。后温峤“固请之”,其子陶瞻又为苏峻所杀,即“戎服登舟,瞻丧至不临,昼夜兼道而进”。荆州军至江州,议者咸谓陶侃欲诛庾亮以谢天下。陶侃若杀庾亮,势必影响与温峤的关系,从而可能导致平叛军队的分裂。时庾亮“甚惧,用温峤计,诣侃拜谢”。庾亮有高名,为名士翘楚。他来谢罪,实出意外。陶侃“惊,止之曰:‘庾元规乃拜陶士行邪!’亮引咎自责,风止可观,侃不觉释然”。但仍愤愤地对庾亮说:“君侯修石头以拟老子,今日反见求邪!即与庾亮、温峤同赴建康。陶侃以大局为重,捐弃前嫌,使诸军能够同心协力,终于平定叛乱。

在平定苏峻之乱中,陶侃以位重兵强被推为“盟主”。苏峻的士兵,多是北方流民,骁勇善战。庾亮率军进攻,为峻军所败,乃送“节传以谢侃。侃答曰:‘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数而。’”陶侃对庾亮如此宽容,诸将谁不力战。其次,陶侃能听从建议和意见。如招郗鉴自广陵渡江扼守京口,对于东西夹击苏峻起了重要作用。诸军与苏峻军战,数战皆败。温峤军乏食,乞借粮,陶侃不欲借,并要撤军回荆州。经人劝解,陶侃“乃分米五万石以饷峤军”,并打消撤军念头。苏峻之乱终于在诸军合作下得以平定。东晋政局危而复安。自此以后,由于南北的制约和东晋政治格局的变化,江南保持了七十余年的安定局面,没有出现大的。社会的安定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应该说,陶侃对于促进这一局面的出现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苏峻之乱后,陶侃因功而升为太尉、都督七州军事,封长沙郡公,仍驻荆州。咸和五年(330)江州刺史刘胤为后将军郭默所杀。执政的王导以郭默骁勇难制,以默为江州刺史。陶侃闻知此事,指责王导这种纵容作法,随即起兵抵江州,将郭默等斩首。实际上,王导和陶侃对郭默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之间对江州的争夺。王导对郭默擅杀刘胤表示的容忍态度,在于要笼络郭默以抗陶侃。陶侃指责王导并迅速出兵,是要将江州之地控制在手。陶侃夺得江州,也就控制了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此时他已为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其权力之煊赫,在东晋一朝也是屈指可数的。

《晋书·陶侃传》称侃曾“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因坠地,折其左翼”。“及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后代一些史家认为陶侃一生尽心于国,“折翼”云云是《晋书》作者的诬枉。但通观东晋一代,荆州刺史以其所处政治军事的重要地位,或与中央对抗,或遥制朝权,陶侃也不会例外。况且,咸和五年陶侃入江州后曾欲起兵废黜执政的王导。所以,《晋书》所云陶侃“潜有窥窬之志”是有根据的。但陶侃又有所不同。他宏总上流却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这与陶侃的经历和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关。

陶侃自称“少长孤寒,始愿有限”。他在门阀政治下挣扎奋斗几十年,才得以出人头地。但仍为士族们瞧不起②。士族们不会允许一个寒门总揽东晋朝权的。陶侃明白自己的处境,也不敢轻易侵犯士族权益。其次,元帝、明帝两朝荆、扬对峙,荆州占绝对优势的形势在成帝时已经发生变化。咸和四年(329),徐州刺史郗鉴移驻京口,京口遂成长江下游重镇。京口距建康仅二百余里,便于接应,从而大大加强了建康的实力。咸和五年,陶侃“尝欲起兵废(王)导”,事先征求郗鉴的意见,因“郗鉴不从乃止”。这种上、下游间实力的变化,使陶侃虽有“窥窬之志”。也只能“自抑而止”。陶侃晚年位极人臣,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对他个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样既可维持“家僮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的家业,又可保住子孙的前途。然而,他还欲在北伐有所作为。荆州西临成汉,北接后赵。咸和七年(322)陶侃遣母丘奥经营巴东,又遣桓宣收复为后赵占据多年的襄阳。襄阳为荆州北门。它起着阻止后赵沿汉水南下的作用,又是东晋经略北方的一个重要阵地。陶侃“方欲使宣北事中原”①,因其病重而作罢。他的这种不因功名成、年事高而丧失进取心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咸和九年(334)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遣人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他在离开荆州任所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亲交专人保管,然后才登船赴长沙。“朝野以为美谈”。第二天,竟死在途中的樊溪。时年七十六。根据他的遗嘱,葬在长沙南二十里的地方。

[编辑本段]陶侃二三事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陶公少时②,作鱼梁吏③。尝以坩鮓饷母④。母封鮓付使⑤,反书责侃曰⑥:“汝为吏⑦,以官物见饷⑧,非唯不益⑨,乃增吾忧也⑩!”

[注释]

①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②陶公:陶侃,晋朝人,陶渊明的曾祖。少时,年轻时。

③鱼梁吏:掌管渔业的官。

④尝:曾经。以:把。坩:如坛罐之类的土器。鮓:古时把鱼储藏起来作为食品叫柞,像现在的腌鱼、糟鱼。饷:送给。

⑤封鮓付使:把腌鱼封好交还给来使。

⑥反书:回信。曰:说。

⑦汝:你。为吏:做官。

⑧以官物:把公家的东西。见饷:送给我。

⑨非唯:不但。不益:没好处。

⑩乃:反而。增吾忧:增添我的忧虑。

[编辑本段]指要

陶母是历史上著名的好母亲,她注意培养儿子廉洁奉公的好品质。陶侃后来担任荆江二洲刺使,都督八洲诸军事,做官的名声很好,这和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贿赂的成语贿赂的成语是什么

贿赂的成语有:贿赂并行,贿赂公行,贪贿无艺。

贿赂的成语有:货赂大行,揽权纳贿,政以贿成。2:结构是、贿(左右结构)赂(左右结构)。3:拼音是、huìlù。4:词性是、动词。5:注音是、ㄏㄨㄟ_ㄌㄨ_。

贿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贿赂huìlù。1. 用给予报酬(如金钱、财产、利益或方便)来收买某人(如官员)。2. 用来收买某人的报酬。

二、引证解释

⒈谓私赠财物而有所请托。引《左传·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宋刘克庄《龙学行隐傅公行状》:“贿赂流行,公私俱困。”章炳麟《讨满洲檄》:“官常之败,恒由贿赂。”⒉指因行请托而私赠的财物。引唐韩愈《永贞行》:“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十:“王将明当国时,公然受贿赂,卖官鬻爵,至有定价。”许地山《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他们以廉洁相号召,难道还能受贿赂?”⒊财货。引《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因东师之献捷,就海孽之贿赂。”李善注引《尔雅》:“贿,财也。”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郎君莫作恶剧,强以贿赂_人。”

三、国语词典

以财物买通他人。

四、网络解释

贿赂贿赂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ìlù,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金钱或其它利益,以排斥竞争对手,获得更大利益的行为。近义词有:行贿,买通,使用,孝敬,打点。

关于贿赂的近义词

行贿

关于贿赂的反义词

索取

关于贿赂的诗句

能使普天无贿赂贿赂渐欲到三公贿赂公行杀有名

关于贿赂的单词

fixgetatgreasepayoffbribeboodlecorrupttamper

关于贿赂的词语

招权纳赂贪贿无艺金玉货赂贿赂并行重赂轻贤贿赂公行揽权纳贿赃贿狼藉货赂公行贪污受贿

关于贿赂的造句

1、这位税务干部在贿赂面前捐金沉珠,坚持原则,受到群众的普遍赞扬。

2、他要写一首长诗,诉说农民工打工历程的苦难,揭露包工头和老板的黑心肠和不折手段的贿赂官员,书写黑暗和龌龊。

3、当陌生人贿赂你的时候,你因该斩钉截铁地拒绝他。

4、这个腐败分子大肆收受贿赂,十分贪婪。

5、用财物去贿赂别人是违法行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贿赂的详细信息

成语货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成语 破 意思

破复

拼音:制 pò làn huò

解释: 指 荡 妇 或 丧 失 贞 操 的 女 人。

举例造句: 骂 女 性 为 破 烂 货 是 不 尊 重 女 性 的 表 现。

拼音代码: plh

歇后语: 废品堆里的铁锅

灯谜: 破鞋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 于 骂 女 性

英文: loose woman

成语货什么三家

货比三家指:本意为同样的货要进行三家对比。

现一般指在购或交易过程中进行多家比较或性价对比的过程。

成语货什么介什么

没有这个成语

货真价实 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

货贿公行 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货赂大行 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货赂公行 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货而不售 想卖却卖不出去。货:卖。

不足介意 不值得放在心上。

煞有介事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毫不介意 丝毫不往心里去。

何足介意 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货车运着货是什么成语

满载而归

mǎn zài ér guī

解释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专很属大。

出处明·李贽《焚书·又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

结构偏正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用作谓语、定语。

正音载;不能读作“zǎi”。

辨形载;不能写作“裁”。

近义词满载而回

反义词一无所获、空手而归

辨析~与“不虚此行”有别:~是说收获极大;“不虚此行”只是说有收获;没有白跑一趟。~可以作谓语、定语;“不虚此行”不作定语、谓语;多作分句或“是”的宾语。

例句幸好;海上没有一丝风;他们就这样悠悠晃晃地~。

英译returnfromfruitfultrip

什么成语是货开头的

“货”字开头的成语:(共5则) [h] 货而不售货贿公行货回赂大行货赂公行货真价实答

『货真价实』

『拼音』 huò zhēn jià shí

『首拼』 hzjs

『释义』 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

『康熙字典』 货、真、价、实。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示例』 她现在要求再念一遍时的不笑倒是~的热心。茅盾《无题》

什么成语是货开头的

“货”字开头的成语:(共5则)

[h]

货而不售货贿公行货赂内大行货赂公行货真容价实

『货真价实』

『拼音』

huò

zhēn

jià

shí

『首拼』

hzjs

『释义』

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

『康熙字典』

货、真、价、实。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示例』

她现在要求再念一遍时的不笑倒是~的热心。茅盾《无题》

无货不缺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无货不缺”来不是成语,意自思是“什么货都有,不缺”,“缺”结尾的成语如下:

抱残守缺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花残月缺 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金瓯无缺 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比喻国土完整。

完美无缺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峣峣易缺 峣峣:高直的样子;缺:损坏。比喻刚直不阿的人不容于世。

保残守缺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

东完西缺 谓短缺,不完备。

斧破斨缺 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唾壶击缺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唾壶敲缺 见“唾壶击缺”。

完好无缺 完:完整。完完整整,没有欠缺。

成语倚货可奇什么意思

奇货可居

qí huò kě jū

注释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版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权,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举例

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近义词

囤积居奇

反义词

宝货难售

谜语

特种仓库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翻译

rare modity which can be hoarded for better price

货什么价什么成语

货真价实

脏货狼藉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脏货狼藉 不是成语,含 脏 的成语如下:

麻雀虽小,五脏内俱全 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容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雀小脏全 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五脏六腑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脏污狼藉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风尘肮脏 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

贪脏枉法 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真脏实犯 脏物上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捉贼捉脏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坐地分脏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肮肮脏脏 不干净。比喻卑鄙、丑恶

货场的词语货场的词语是什么

货场的词语有:南货斋果,隔皮断货,赃货狼藉。

货场的词语有:货赂公行,赃货狼藉,南货斋果。2:词性是、名词。3:注音是、ㄏㄨㄛ_ㄔㄤˇ。4:结构是、货(上下结构)场(左右结构)。5:拼音是、huòchǎng。

货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货场huòchǎng。(1)储存或临时堆放货物的场地。

二、引证解释

⒈车站、商店、仓库等储存或临时堆放货物的场地。引傅百龄《女列车长王兰的婚事始末》:“货场的吊车给我挺大启发,我准备搞一个自动装卸行李车。”

三、网络解释

货场货场亦称“露天仓库”,是指用于堆放商品的场地。它比库房、货棚用料省、建造快、花钱少、容量大,只要平整地有围墙,有管理人员住房,就可存放商品,但对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差,储存的商品有一定局限性。补充:货场也被称为“料场”,它是指露天的、但地面经过一定处理的存料场地。

关于货场的成语

打圆场破冒牌货货真价实货赂公行隔皮断货走过场赃货狼藉过时货

关于货场的造句

1、本机是起重机械行业中,通用性最大,实用性最好的机种,它适用于货场、库、头、厂、室内外均可使用。

2、你知道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去德朗普里货场的?

3、记者昨日获悉,合肥北货场今天正式建成,待验收通过后,南货场就可搬迁至北货场了,而届时,胜利路也将变得畅行无阻,告别列车挡道。

4、今年春运,他又一次往返奔走在南北货场,精心处理每一台机器的故障,为春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5、产品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货场仓库的装卸作业。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货场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