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溃蚁孔-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谁写的
1.堤溃蚁穴 气泄针芒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理论依据
2.提溃蚁泄出自于哪里
3.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出自哪里
堤溃蚁穴 气泄针芒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理论依据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这句话运用了因小失大的理论依据。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出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六郭陈列传: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释义:我听说微小的事物是重大的事物的开端,这也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能使气泄掉的道理啊。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白圭,又名丹,战国初期的魏国人,曾任魏相,传说防洪很有成绩,说功劳用过了上古时代的大禹(参看“以邻为壑”)。
白圭的防洪方法,主要是依靠堤防,并且勤查勤补,随时仔细巡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要随时填塞,不让它漏水,不让它由小洞而逐渐扩大、决口,而造成大祸。所以,白圭任魏相期间,魏国没有闹过水灾。
提溃蚁泄出自于哪里
“堤溃蚁穴”出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六郭陈列传。
“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堤溃蚁穴”。“堤溃蚁穴”是汉语成语,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绩,他善于筑堤防洪,并勤查勤补,经常巡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立即派人填补,不让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渐扩大、决口,造成大灾害。白圭任魏相期间,魏国没有闹过水灾。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解人。
造句:
1、千里之堤溃蚁穴,小贪小腐须盯牢。
2、不要以为是小差错你就不在乎,别忘了堤溃蚁穴呀!也作“堤溃蚁孔”。
3、而且这种“说一套、做一套”也让社会诚信随之堤溃蚁穴。
后汉书是记录东汉历史的传记史书,由中国南方宋朝的历史学家叶凡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后汉书大多沿袭了现成的史记和汉书的风格,但在写作过程中,叶凡根据东汉历史的具体特点做了一些创新和变化。后汉书结构严谨,排列有序。如八十列传,一般是按照时代来排列的。前三卷是汉代的风云人物。以下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帝王将相和重要将领。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出自哪里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出自汉·陈宠《清盗源疏》:“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气泄掉。这句话提醒人们,做人做事都要在祸患出现萌芽的时候着手处理,防患于未然;如果小事不注意,很可能前功尽弃,顷刻之间颠覆所有累积起来的“成就”。
我们通常注重的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业政绩也好,人格品德也好,都是由长期量变努力积累起来的,往往经历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
而同样应该引起更高程度重视的是,人格修养的“堤坝”筑起来了,其中的“水”也很沣溢充实,事业就像“气球”一样那么大,显得五彩缤纷,辉煌、耀眼、夺目。但为什么有时候“翻盘”却在一夜之间?
由于突然的、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造成了“溃坝”“粉碎”——自然界有这种情况,对人类自身来说却似乎不可能。“人非圣贤”皆有过,有些无关乎“大节”的小毛病、小失误偶然犯一次两次,可能不至于一泻千里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但如果在这些“小事小节”上不加注意,不以为然,甚至被一些人冠以敢做敢为的“正面”个人魅力、特征等,自以为大,于是乎傲心潜在地不断增长,小节累成了大节、小事攒成了大事,终一发不可收拾。
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倒推:这种人成就起来的“功名”和“政绩”,其内在心理追求本就有问题,不是以人民的长远和最终利益为目标,而多出于私情私利,如同历史上思想家王阳明指出的是“徒据纸上之功绩”,当然其“肥皂泡”就很容易被戳破而昙花一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