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法九要》白玉蟾

2.形容异于常人的成语

3.镜花缘第九回读书笔记

4.《镜花缘》第六回主要内容有哪些?

5.入超的词语入超的词语是什么

《道法九要》白玉蟾

入圣超凡是什么意思-入圣超凡

琼琯先生白玉蟾编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至於象帝之先,达之於混元之始,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参符咒。兹不得已,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人人得道,个个成真,岂不美欤!琼山道人白玉蟾序。

立身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首陈以往之愆,祈请自新之右。披阅经典,广览玄文,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孜孜向善,事事求真,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动止端庄,威仪整肃,勿生邪*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清静身心,远离恶党。始宜寻师访道,请问高人。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求师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次宜具状齎香,盟天誓地,砍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修持。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心行不中者不与之,不尽诚者不与之,五逆者不与之,及有疾者不与之,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且莫私起怒心。若生怨恨以贻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圮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若求师者,当究是理。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妒。学道惟一温饱足矣。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所谓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者,贤人也。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惑也。道不成而法不应。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持戒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之以禁戒。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先学受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萨真人云: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载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今人岂可不持戒,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昔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于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著相。著相为之,则不是矣。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欲登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明立玄牝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鸡抱卵,出有入无,功成行满,身外有身,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气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不与凡同,奉膺天诏,证果真仙矣。

行法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行符咒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欲祈晴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暘神,召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霾,易歉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审究真伪。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历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证,此当给以符水治之。盖人之气运,于三焦五脏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或嗜欲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以我正真之气,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化之,符水而治之。救人功满而证仙阶,而为妙果欤!

守一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初真行法者累验,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不能纯一,分散元阳,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今志於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不知守玄抱一为最上功夫,但耽於广学,反不能纯一矣。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筪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致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切不可疑惑有无,昧於灵台。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斯为守一之道矣。

济度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著於尘累之乡,不漂於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此可拔赎沉沦,出离冥趣,先度祖宗,次及五道。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饥;超升出离,普度无穷,斯为济度矣。

继袭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师,传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非小事,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度师传道度法之惠,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佑。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须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弟子若负师,天地神明,昭然鉴察,毫分无失。师伪,弟子亦然。若无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师传道教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伏望见闻,咸希观览。琼山道人白玉蟾述。

玉蟾祖师以大智慧眼,洞悉人在生活中,难免会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因此要以超凡入圣的道法境界,为人生树立一面清洁明亮的镜子,时时映照自身,及早发现不良习气,用道法的镜子照出这些灰尘,意识到这些不良习气对於个人修持的妨碍,从而摆脱积习,掸开灰尘,毅然自立,做一个奉道而行的英灵丈夫。因此,这九条戒规,既是谆谆告诫,也是殷切期望。告诫是针对不良习气的,期望是相信道法的化育,能够帮助人生克服这些不良习气。

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是作为道教徒所应当具有的基本品德。这些道理,马马虎虎地讲讲,似乎都很明白,但平心静气地品味品味,却又发现,其中有许多妙趣,是原来未曾体会到的。所谓“得生人道”,是说在天地万物之间,在万物大化之中,“我”生成为一个人。生成为一个人,是很自然的事,许多人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将这件事当作理所当然地发生的,玉蟾祖师为什么要说“自愧”呢?又有什么东西,是应当自觉惭愧的呢?这里面的妙趣就在於,作为一个与草木鸟兽不同的人,应该具有“我是一个人”的自觉意识。有了这样的自觉意识,按照作为一个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象草木那样无情,不象鸟兽那样一切行为都任凭本能,那么,体会做人的道理就渐渐真切了,明白只有人才具有分辨善恶和是非的能力,因而要珍重这种能力,择善而行,远离诸恶。所谓“自愧”,说的就是时时保持这种自觉意识,时常想想作为一个人应该符合的要求。按照这样的自觉意识和要求,人才会有向上之心。皈依道经师“三宝”,是向上之心在人生中的表现,是意识自觉被唤醒之后的一种人生选择。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必然会反省自己过去的行为,让迁善向上的意愿更加明晰起来。有了这样的意愿,则好生济人、事事求真、孝顺父母、恭敬师长等品德,就在我们的内心里生根,成为道德自律,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他律。

第二条讲传道弘法的师徒之谊。将玉蟾祖师的说法展开来理解,是说人之成其为人,既包含肉体生命,也包含精神生命。肉体生命禀之于父母,从远处说,是由天地化育而生成的,从近处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所以应当珍重爱惜;精神生命则由社会的文明铸造而成,从大处说,是人类文明的恩惠,从小处说,是师资渊源的传承,所以也应当珍重爱惜。南宗的道法,是人类文明的形式之一,也是陶铸精神生命的师资渊源之一,所以得传南宗道法的弟子,应当尊师重道。尊师与重道,表面上看有些不同,尊师是敬重某个人,重道是崇尚这种信仰和教理,但从最根本的地方讲,它们是一回事,对於为师者之所以应当尊敬,是因为他将传道,丰富弟子的精神生命,而不是因为他处在为师的身份地位上。正是根据这样的道理,玉蟾祖师告诫说,希望传授道法的弟子,“须是日前揣度其师”,也就是提前考察并且选择老师。相信并且证实他确实可以传道,然后“恭敬信向”,矢志不移地向他学习。反过来说,已经得传道法的为师者,应当感谢社会文明尤其是历代道门宗师的恩惠,是他们陶铸成自己的精神生命,所以要将传授道法,自觉地当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选择心性纯正明敏的求道者,传授道家真旨,既不可苟且相合,也不可相互苛求。为了说明这个道理,玉蟾祖师举证黄石公向张良传授兵法《素书》为例。黄石公在圮桥上三次将鞋子丢到桥下,张良并不知道他是胸罗万机的异人,但还是一次次地从桥下将鞋子拣回来,黄石公由此试出张良心性纯正,所以传授《素书》,使张良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老师,成为楚汉战争之中汉军的第一谋士。

第三条讲抱著知足常乐的心态,守道不失,不可贪婪外求。玉蟾祖师举孔子的学生颜回为例。孔子曾经赞赏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生活清苦,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饮食仅足以果腹,但与那些锦衣玉食却又忧心忡忡的人比较起来,颜回常有无穷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是安贫乐道之乐,他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个道,对清苦生活的一衣一食,常怀感恩的心情,对於世道人生,常抱著达观和欣赏的心态,所以能做到不因物喜,不为己悲。只要心中有一个道,就不会为自己的遭遇而怨天尤人,不会对他人的富贵闻达心怀嫉妒,从而让自己的心,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开阔,宽容而且自信,从容而且自强。

第四条讲戒律,其最高境界,是“出於无心,不可著相”,也就是将戒规之他律转变成道德自律,使自己的精神在宗教生活中升华。南宗的传人,通常要传受两种道法,一是内丹修錬的功法,二是用於祈晴祷雨、祛魅降魔的雷法。行使这两种功法,都必须首先斋戒,保持自身的洁净,否则,以污秽的身心面对神灵,只能使自己遭到神灵的谴责。戒即三皈五戒等戒律,是南宗传人日常行为的伦理底线;斋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形斋”,另一种是“心斋”。“形斋”是在生活方式上有所节制,不接近那些对人的慈善悲悯之心会产生侵扰的事情,从而在心灵深处保持著对於善恶分别的敏感,避免在善恶分别的问题上麻木不仁。“心斋”是维护精神健康的修养方法,也是使他律变自律的精神升华。这套方法的要领,在於坐忘主静,心中不挂纤毫思虑,虽行持济世利人的道法,但不以功德、恩德自诩,不以功利为目的。从戒律到自律,玉蟾祖师用两个事例来说明。一是北宋时的神霄派法师萨守坚,曾怒烧凶神庙,凶神尾随萨守坚一十二年,日夜监督,始终没有发现萨守坚逾越戒律,所以最终降伏。这是戒律精研的例子。二是东晋时的净明派祖师许逊,以符牒济人贫乏疾苦,既不求回报,也不自我炫耀,是以道德自律行持道法的例子。

第五条讲修炼内丹以证验真仙道果。南宗的内丹功法,讲究性命双修。修命是按照阴阳二气造化万物的道理,炼养自身的精气神。炼养的步骤,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阶段。玉蟾祖师所说的“须分阴符阳火”,就是这一套修命方法。修性则是向心性上下功夫,通过修錬,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用此生的有限形躯,感悟永恒而无限的道,也就是玉蟾祖师所说的“证虚无之妙道”。

第六条讲以正心诚意行用法术,务存救民疾苦之意。南宗的法术,主要是雷法。行持雷法,需以内丹修錬为基础,理论上认为,人的一身阴阳运转,与天地造化的原理相同,所以在经过修錬之后,可以用一意精诚,感应天地间的阴阳变化,从而祈晴祷雨、挥动风雷。玉蟾祖师有阐述雷法的著作,但他更多强调的,是行持法术的道人,务必以救民疾苦为意,要“德合天心”,也就是以悲天悯人的精诚情怀,祈祷天地,感动神灵。对於南宗传人来说,行持雷法不仅是建立自身功德的方式,同时也是提高品德修养的途径。

第七条讲修习当以内心精诚为主,不可因追求渊博、炫耀学识而扰乱内心的精诚。太史公司马谈曾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西升经》说:“能知一,万事毕。”知一守一、抱一不离,既是道家的精神修养,也是道家驾驭复杂局面的极高明方法。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就现象而言总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但就事物的本质而言,却又是统一或者单一的,纷繁复杂的现象就象树的枝和叶,事物的本质则象树的根和干,即根本,掌握了事物的根本,就掌握了事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性或共同原理,掌握了瞬息万变之中有其永远不变的道。知一守一、抱一不离,也就是掌握道。所谓掌握道,当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理论方法,道家道教的许多经书,都敍述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学习这种理论方法的途径。但也正因为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经书太多,又反而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以致有些学道者贪多求广,博闻强记,内心的精诚被杂而多端的知识所瓦解,离道就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玉蟾祖师的告诫,就是要克服这种流弊,引导南宗传人始终不离太上老君《道德经》的最初训诫,以守玄抱一为最上功夫。

第八条讲济物利人、济世度人的功德,这也是南宗立宗传教的宗旨。南宗教人修錬内丹以修身养性,修身则体魄安康,养性则精神健康;又以雷法符咒为人祈祷祝福,从而扶正祛邪,在精神世界里荡污谴秽。这些道法的根本宗旨,都在於济物利人、济世度人。

第九条讲以感恩的心情,对待天地、父母、师友以及一切人、一切物,不可怨天尤人。按照南宗教义,凡得传南宗道法的人,都是有“法缘”的人。这样的“法缘”,以特定的师徒传授为果,而以天地万物、众生父母为缔结之因。天地间少一物,有一物失其所,则“法缘”未可缔结。正是本著这样的教义,玉蟾祖师告诫嗣法传人,凡得遇明师传授秘法者,应当感谢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等。抱著感恩的心情对待一切人、一切物,要首先明白万物与我为一体的道理,不可在自我与他人之间生出分别心。唯其如此,才能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学习上天覆护无私的品德,宽容而中正。

形容异于常人的成语

超尘拔俗: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超尘出俗: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超尘脱俗:尘、俗:佛教称尘世、人间。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形容远远超过平常人。

超凡入圣: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超绝非凡: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或超过常人。

胆略兼人:胆略:勇气和智谋;兼:加倍;兼人:超过别人。形容胆量和谋略胜过常人。

等闲之辈: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扛鼎抃牛: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苦行僧:苦行:某些宗教徒的修炼手段,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来磨炼自己。指出家修行的人。现用来形容放弃正当物质享受,一味苦行的人。

乱世英雄:乱世: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

入圣超凡: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艳美绝俗:形容娇艳美丽超过寻常人。

饮啖兼人:啖:吃。喝酒、吃饭比常人多两倍或几倍以上。形容人酒量、饭量很大。

饮噉兼人:噉:吃饭。喝酒、吃饭比常人多两倍或几倍以上。形容人酒量、饭量很大。

庸中佼佼:庸:平庸;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别出众的。

庸中皎皎:庸:平庸;皎皎: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别出众的。

庸中皦皦:犹言出类拔萃。常人中显得才能特出者。同“庸中佼佼”。

予末小子:帝王对“先王”时指对自己的称谓。常人用以表示自谦。

镜花缘第九回读书笔记

服肉芝延年益寿,食朱草入圣超凡。

这一回讲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去海外途径一座山名叫东口山,是东荒第一大岭。听闻山上景致甚好,就停船上了山坡。刚下船就碰到了衔石填海的精卫鸟。然后又相继碰到了大有五围的木禾,在树下找到了一颗大米够人吃一年,还有吃一粒终年不清肠稻。碰到了延年益寿的肉芝、可以充饥的祝余、神奇的蹑空草、可成仙可延年益寿的刀味核、集天地精华而成的朱草以及重情重义的果然。这一回让人大开眼界,认识了好多山海经中的动植物。书中人物的语言幽默风趣令人看了不禁捧腹大笑,跟着作者在书中游山玩水如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优美词句:

此鸟秉性虽痴,但如此难为之事,并不畏难,其志可嘉。每见世人明明放著易为之事,他却畏难偷安,一味蹉跎;乃至老大,一无所能,追悔莫及。如果都能像精卫这样立志,何患无成!

感想:精卫填海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正如同愚公移山。我们的学习不正需要这样的精神吗?孩子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了就想想精卫鸟吧!不要一味蹉跎岁月浪费时光,到时候一事无成追悔莫及。铭记作者对我们的劝诫:珍惜时光,立志努力学习吧!

《镜花缘》第六回主要内容有哪些?

1、第六回:众宰承宣游上苑,百花获谴降红尘。

主要内容:王母娘娘寿宴时,百花仙子得罪了嫦娥仙子,并对其立誓,若百花在不应齐放时违令齐放,自愿坠入凡尘,受一世磨难。

2、第七回:小才女月下论文科,老书生梦中闻善果。

主要内容: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降为秀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

3、第八回:弃嚣尘结伴游寰海,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主要内容: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十二名花仙转世的女子,唐敖不仅搭救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更陆续服食跃空草、朱草等仙家异物,有负重、跃高之能,也坚定其出世离尘之念,最后入小蓬莱成仙。

4、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

众女子子饭后散步,来到了古桐台,在古桐台上,尧蓂、尧春,舜英,素云,瑶芝五个人她们一起弹琴,那琴声真好听,声清韵雅,山虚水深,五琴齐奏,彩云欲停,师兰言称之为“绝调。

尔后,众人又来到了牡丹亭吃点心,牡丹亭的周围开满了牡丹,姚黄魏紫,烂熳争妍,在亭中林书香谢文锦等八个人写了春上。又有燕紫琼和易紫菱手拈冷玉,息气凝神在下棋,真可谓是琴棋书画,风雅无比。

5、第10回:诛大虫佳人施药箭,搏奇鸟壮士奋空拳。

三人躲入树林。风头过去,有只斑毛大虫,从高峰撺至果然面前。果然一见,吓的虽然发抖,还是守着然不肯远离。那大虫撺下,如山崩地裂一般,吼了一声,张开血盆大口,把然咬住。

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大虫著箭,口中落下然,大吼一声,将身纵起,离地数丈,随即落下,四脚朝天。眼中插著一箭,竟自不动。

多九公喝彩道:“真好神箭!果然‘见血封喉’!”唐敖道:“此话怎讲?”多九公道:“此箭乃猎户放的药箭,系用毒草所制。

文章解释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

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

入超的词语入超的词语是什么

入超的词语有:挟山超海,超凡入圣,超轶绝尘。

入超的词语有:超世绝伦,超轶绝尘,入圣超凡。2:拼音是、rùchāo。3:注音是、ㄖㄨ_ㄔㄠ。4:结构是、入(独体结构)超(半包围结构)。

入超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入超rùchāo。(1)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对外贸易中进口货物的总值超过出口货物的总值(与“出超”相对)。

二、引证解释

⒈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或一地区对外贸易中进口货物的总值超过出口货物的总值。引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三年来中国经济战线上的伟大胜利》:“其次是我们从七十余年的入超转为进出口的平衡。”

三、国语词典

国家贸易在一定期限内,对外进口货物的总值超过出口货物的总值,称为「入超」。词语翻译德语Au_enhandelsdefizit(S,Wirtsch)_,negativenHandelsbilanz(S,Wirtsch)_,negativerNettoexport(S,Wirtsch)_

四、网络解释

入超所谓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表明一国的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弱,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关于入超的近义词

出超

关于入超的诗词

《入超化寺水村去密二十》

关于入超的成语

超超玄着超超玄著超轶绝尘超然独处超世绝俗超凡入圣超超玄箸超世绝伦入情入理挟山超海

关于入超的造句

1、记住,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三个小时以上的,一定都是那些月收入不超过两千元的,如果你想要月收入超过两千,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电视上。同样的道理,那些平均每天玩网络游戏或聊天超过三个小时以上的,也都是那些月收入不超过两千的。

2、尽管只是初入超脱,法力新生,但已是如臂使指,仿佛与生俱来的本领一般。

3、对现有的内燃机车以及加入超大电容后的起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

4、商业情形,入超年年增加,而平津一带的商店多少家关门,不关门的也多赔累不堪。

5、周解释说:在临床情况下,患者可吸入超极化氙气,氙气溶解于血液中,允许其流入血液和大脑。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入超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