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忘筌下一句-得鱼忘荃
1.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筌是什么意思
2.得鱼忘筌是什么意思
3.得鱼忘筌的成语典故
4.得鱼忘筌的意思解释
5.请求翻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筌是什么意思
“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是一句中国成语,出自《庄子·外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得到鱼就忘记了渔网,得到了某种意会就忘记了某种语言。
“得鱼而忘筌”是指得到了鱼就忘记了渔网,比喻得到了某种东西就忘记了原本的东西。“得意而忘言”是指得到了某种意会就忘记了某种语言,比喻只注重某种东西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人们应该注重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而不要过分关注事物的外在形式和表面现象。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追求某种东西时,不要忘记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得鱼忘筌是什么意思
拼音:
dé yú wàng quán
解释:
筌: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处: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例句:
得鱼忘筌的成语典故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得鱼忘筌的成语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得鱼忘筌的成语典故1典源出处
《庄子·外物》:“荃(筌) 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释义用法
筌,的竹器。蹄, 捕兔的网。筌是用来的,捕到了鱼便忘了筌; 蹄是用来捕兔的,捉到了兔便忘了蹄; 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领会了意义便忘了语言。后以此典指达到目的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亦指忘情、忘我等。
用典形式
弃筌 唐·骆宾王:“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忘筌 唐·杜甫:“风流俱善价,惬当久忘筌。”唐·刘禹锡:“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宋·唐庚:“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忘蹄 宋·黄庭坚:“排闷有新诗,忘蹄出兔径。”
得兔 宋·苏轼:“高才得兔羡,争欲寻踪觅旧蹄。”
筌蹄 唐·高适:“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
问旧蹄 清·王夫之:“逸情交臂多相失,求兔何劳问旧蹄。”
忘筌蹄 唐·孟郊:“徒言奏狂狷,讵敢忘筌蹄。”元·耶律楚材:“昔年学道颇得趣,鱼兔入手忘筌蹄。”
筌蹄弃 唐·杜甫:“妙取筌蹄弃,高宜百万层。”
蹄求兔 宋·杨亿:“文字蹄求兔,机缘芥值针。”
忘筌得鱼 唐·李白:“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钓罢忘筌 唐·张谓:“钓时如有待,钓罢应忘筌。”
得鱼忘筌 魏·嵇康:“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得兔忘蹄 清·王夫之:“未敢泣麟伤绝笔,何人得兔不忘蹄。”
筌蹄自忘 唐·骆宾王:“道术君所笃,筌蹄余自忘。”
得鱼忘筌的成语典故2注音
dé yú wàng quán
出处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庄子·外物》
解释
筌: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过河拆桥
结构
连动式
相近词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相反词
饮水思源
同韵词
大坰之惭、顾后瞻前、著书立言、成一家言、以终天年、正本澄源、天方夜谭、音信杳然、龟鹤之年、膀大腰圆、......
年代
古代
成语故事
古代一渔夫到河边,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成语举例
故目的既达,得鱼忘筌,其手腕之峭紧敏捷又如此。 清·《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
得鱼忘筌的成语典故3出处:
《庄子·外物》。
意思:
原意是捕到了鱼,就忘记了筌。现在比喻成功以后,就忘掉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或条件。筌(quán):的笼子。
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庄子,他在谈到“义”时,列举了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他说:尧要把帝位让给圣贤许由,许由不接受,逃跑了;帝汤准备把君位让给务光,务光不接受,而且非常生气。纪他听说了这件事,害怕商汤找到自己头上,于是率领弟子们躲避到水河边。诸侯们担心他投水而死,纷纷到水河边吊慰。三年以后,申徒狄听说这些贤士的事迹,非常敬佩崇拜,竟投河而死。
举了这些事例后,庄子总结道:“筌是用来捉鱼的工具,我们不应该得到鱼之后就忘掉了筌;蹄是用来捉兔子用的,我们不应该得到兔子之后把蹄忘记;言词是为了表达某种意义的,我们不应当因为已经了解到这种意义,就把言词忘记。对那些‘忘言之人’,我是决不和他们谈论的.。”
得鱼忘筌的成语典故4庄子在谈论“义”的时候,先列举出一些古代明君圣贤的故事来进行阐述。他说:“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通蹲)于窾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意思是:尧帝要把天下让给贤者许由,许由不干,逃跑了,商汤决定将君位让给务光,务光不仅不接受,而且发了脾气;纪他听到了此事,担心汤再来找他,便带着他的众门徒躲避到窾水河畔去了,诸侯们听到后,担忧纪他投河绝世,络绎不绝前往窾水之滨吊慰;三年之后,申徒狄闻知这些贤士之事迹,甚慕其高名,遂投河而死。庄周在讲完这段故事之后,紧接着说了下边一段话:“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系兔脚的一种,类似绳网的工具)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意思是说:荃这个东西是用于的,不能得到了鱼,就把它忘掉了,蹄这个东西是为了捕捉兔子的,不能得到了兔子也把它忘掉了,言词是为了达意,也不能得其意就不再需要言词了。对那些“忘言之人”我是决不与他们交谈的。
“得意忘言”成语,也是从这里来的。
得鱼忘筌的意思解释
原意是领会精神实质的人,无须用语言来交谈,现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成语出处
战国·庄周《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得鱼忘筌”。
成语故事
庄子在《庄子·外物》里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东门口有个死了亲人的人,因为格外哀伤、日渐消瘦而加官进爵封为官师,他的同乡们仿效他也消瘦毁容,却死者过半。
尧要禅让天下给许由,许由因而逃到箕山;商汤想把天下禅让给务光,务光脾气。纪他知道了这件事,率领弟子隐居在瘢水一带,诸侯纷纷前往慰问,过了三年,申徒狄仰慕其名而投河自溺。
所以,竹筌是用来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竹筌;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成语寓意
在庄子看来,“筌”“蹄”“言”都是工具,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鱼”“兔”和“意”,只要达到了目的,这些工具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自然也就可以被丢掉。已经领会了精神实质,即得到了“意”,那么,“言”也就可以被忘掉了。
庄子提出言意关系,宗旨在论道,论人生。就道而言,一方面,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如庄子自己所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因此,老子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说;庄子有意之所随,不可以言传之说,有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之说。但是,任何思想都不得不用语言表达。如果不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能为人所知。
既不可言,又需用语言表达,庄子因此用特殊的表达方式,这就是他所谓的寓言、重言、卮言,那些不以箭见之,连狠无伤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用这种特殊的语言方式,目的在表达不可言说之道。他因此要人们关注寓言、重言、卮言所深含之意,不要停留在这些语言本身,得意之后,需要忘言。
请求翻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渔具是为而存在的,鱼捕到了渔具就被忘了
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原意为得到了想要的对象,手段便不重要了。后被引申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成语典故
古代一渔夫到河边,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原义是说筌、蹄、言皆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田子方》)。
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故此语也有用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的意思。今义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贬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