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中的‘反间计’描述的是什么?

2.为何反间计在君王和能臣之间屡试不爽?乐毅、廉颇等名将都遭殃

《三国演义》中的‘反间计’描述的是什么?

反间之计-反间之计的拼音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张允,就是个有名例子。?

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千,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周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为何反间计在君王和能臣之间屡试不爽?乐毅、廉颇等名将都遭殃

孙子兵法用间篇里记载了五种间谍,分别为: 因间 ,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反间,因为反间效果比较明显。乐毅、廉颇、李牧等股肱名将都不可避免的遭受了敌国的反间之计,就是吴国最忠心的大夫伍子胥也不例外。

而仔细一看,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能力都让敌国忌惮,而他们都是在起用他们的君王离世之后,在与后辈君王共事时被使反间计成功。

那么为什么这么能干的臣子却被君王猜忌呢?

我们一一来看,就能窥见一些端倪。

首先是乐毅,乐毅原本因为善于用兵打仗是在赵国赵武灵王手下干活,当年燕国大乱,被齐国痛揍,燕王被杀,燕昭王在赵武灵王的支持下上位。燕昭王的人生大事就是找齐国报仇,正好乐毅被魏国派去燕国做使者,被燕昭王一眼相中,做了燕国的亚卿。

燕昭王有了乐毅之后,很快就打败了齐国,乐毅还帮燕昭王拿下了齐国七十五座城池,把俘获的齐国财宝全都输入给燕国,燕国瞬间强大起来。但是乐毅有两座齐国城池一直没有拿下。

燕昭王死后,他儿子燕惠王即位。

齐国的田常听说燕惠王做太子的时候,跟乐毅之间有一些不愉快,于是就派人到燕国散布谣言,说:“ 齐国并不怕乐毅,因为乐毅和新王有仇,他留着两座齐国城池不攻占,就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准备和齐国 连兵 ,准备自己称王了。齐国就怕其它将军来打。

这燕惠王一听,就赶紧派了个人去替代乐毅,让乐毅回去。这乐毅怕被杀,直接跑到赵国去了。

而临阵换将的结果是,燕军再一次被齐国打趴下,原来抢来的齐国城池又全部被夺了回去。

廉颇大家就更熟悉了,鼎鼎大名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赵惠文王时期与赵奢、李牧三大将把赵国守得铁桶一般。后来赵惠文王死了,赵孝成王即位,赵国与秦国在长平屯兵僵持,此时赵奢已死,赵国只有廉颇与李牧两员大将。

李牧带着精锐骑兵在赵国北部边界抗击匈奴,廉颇则在长平和秦军相刺,用的是防守战术,打算与秦军耗下去。这整整耗了三个月,既耗了秦国,也耗了赵国。赵孝成王和秦昭王都很着急。

赵孝成王无数次催廉颇出兵,廉颇不听,赵孝成王不满。

秦昭王在想着怎么把廉颇弄下去的时候,赵孝成王跑去和秦国求和,结果秦昭王意求和,又顺便离间赵孝成王和廉颇。

他派人在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根本不怕廉颇,只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孝成王果然就派赵括去代替廉颇,结果,长平之战惨败,赵括被杀,赵军四十多万被坑杀,赵国的有生力量被消灭了一大半。

李牧是和廉颇同时期的将军,在抗击匈奴方面亦是人物。唐代李华在《吊古战场文》里就盛赞李牧:“牧用赵卒,大破林胡。”

后来李牧和秦军打仗,又屡屡打胜仗。

到赵王迁的时候,赵国的名将都已经死的死逃的逃了,就只剩下一个李牧。

赵国派李牧和司马尚抵御秦将王翦的攻击。王翦就去赵国使反间计,他买通了赵王的宠臣郭开金,在赵王面前说李牧和司马尚要反了。 赵王信了,派了个人去代替两人,结果李牧不肯听令。赵王就派人把李牧抓了杀掉。

结果赵国就被王翦灭了。

伍子胥的经历我在上一篇文里有介绍过。他本是楚国人,父亲和兄长被楚国君。伍子胥就逃跑了,在外寻求报仇的机会,他最后到了吴国,被吴国公子光重用,帮助他夺得王位。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

在伍子胥的出谋划策之下,吴王阖闾得以称霸诸侯,还败了楚国,帮伍子胥报了仇。

后来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射中身死,伍子胥辅佐他儿子夫差。

夫差在打败越国报仇之后,就不太听伍子胥的话,几乎与他对着干。

尽管伍子胥一直忠心耿耿,夫差却依旧听信伯嚭谗言,赐剑给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死后没几年,吴国就被越王勾践给灭了。

我们从上面案例中可以看到: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新王不信老臣,是因为老臣不太服管教,显得有点居功自傲,拥兵自重,让他们忌惮了。所以敌国的反间之计才那么容易得逞。

关于因忌惮臣子功大,而中了反间之计的,还有一例可证。

秦昭王和战神白起。

长平之战中,秦昭王在赵国使用反间计,使得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了廉颇。秦昭王则偷偷用白起换下了阵前将领,把赵国军队打趴了。本来白起乘胜追击,直接攻打邯郸也许赵国就那么灭掉了。

这时候赵国也派人到秦国使用反间计,离间白起和秦相应侯,说赵国灭了,白起可能就爬到他头上了。于是应侯就跟秦昭王说:“秦兵打了这么久,也乏了,让赵国韩国割点地过来,和了吧,让军队休息休息!”秦昭王就答应了,结果赵国不肯割地了,再让白起去打邯郸,白起就不去了,以后也不肯上战场了。

单看秦昭王在长平之战时的一系列神操作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很果断有远见的人,为什么当时就误判了形式,听了应侯罢兵的话呢? 是因为白起实在太强了,他担心白起功劳太大,就要震主了。

可见能臣,不管你的心多么忠诚,威胁到君位时,在国家长远利益与君权之间,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君权。

这就是国君和能臣之间反间计屡试不爽的原因吧。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第二期##不止是 历史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