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听计从是什么意思

2.言听计从的成语故事

3.言听计从什么意思

4.言听计从的近义词

言听计从是什么意思

言从计听的傻子-言从计听

言听计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án tīng jì cóng,成语正音从,不能读作『chónɡ』。从,不能写作『丛』。

歇后语:刘备对孔明成语谜语将领听从军师

成语解释

对某人说的话,出的主意,全都听信照办。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遇既隆也。”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成语释义

指听从某人说的话、出的计谋。形容某人深受信任。#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百依百顺』、『解衣推食』

近义词

言从计行、言行计从、言听计行、言听计用、百依百顺、唯命是从、唯命是听、谋听计行、千随百顺、计行言听、言听谋决、深信不疑、言听事行、言听行从、言从计纳、言从计听、计合谋从

反义词

如风过耳、马耳东风、置若罔闻、听而不闻、一意孤行、疑神疑鬼、疑团满腹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齐王韩信一举击败项羽的20万大军,项羽派谋士武涉去劝韩信亲近他,与刘邦为敌或者自己称王、三分天下,告诉他一旦项王失败,下一个就轮到韩信了。韩信说:『汉王十分信任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失道义。』

成语接龙

言听计从→从井救人→人留名→名士风流→流言飞文→文房四侯→侯门如海→海誓山盟→盟山誓海→海市蜃楼→楼船箫鼓→鼓馁旗靡→靡衣玉食→食为民天→天高听卑→卑宫菲食→食方于前→前车可鉴→鉴机识变→变色易容→容光焕发→发奸摘覆→覆水难收→收回成命→命在旦夕。

言听计从的成语故事

言听计从的成语故事

 拼音 yán tīng jì cóng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齐王韩信一举击败项羽的20万大军,项羽派谋士武涉去劝韩信亲近他,与刘邦为敌或者自己称王、三分天下,告诉他一旦项王失败,下一个就轮到韩信了。韩信说:“汉王十分信任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失道义。”

 典故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上下级或长晚辈

 结构 联合式

 近义词 百依百顺、深信不疑、言听计用

反义词 一意孤行、疑神疑鬼、疑团满腹

成语造句

 ◎ 我之所以到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探险,完全是听了北大一位女学生的煽动,她是我初恋的女孩,我一直对她言听计从,因为她学的是科学,我又迷信北大的民主、科学传统。

 ◎ 在藏民心中,他们就是神的化身,人们对高僧喇嘛言听计从,对他们的劝导都能自觉遵循。

;

言听计从什么意思

言听计从。

解释听: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近义词:百依百顺、深信不疑、言听计用。

反义词:一意孤行、疑神疑鬼、疑团满腹。

言听计从造句

1、小王对小李出的主意从来都是言听计从。

2、他对于经济民族主义的提议者则言听计从。

3、他对爷爷的话言听计从,是个公认的孝顺孩子。

4、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敬佩万分,至今还被人们传为佳话。

5、董事长非常宠信张秘书,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6、你一定这样用力地爱过一个人,你对他言听计从,你对他千依百顺,你的卑微在尘埃里开出了花,又枯萎。

7、经理对张主任非常信任,对他的意见总是言听计从。

言听计从的近义词

深信不疑、言从计纳、百依百顺、言听谋决等。

一、深信不疑:

1. 解释: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2.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3.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形容对事对人非常相信。

二、言从计纳:

1. 解释: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2. 出自: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三、言听谋决:

1. 解释: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2. 出自:清·昭连《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绎堂制府以为能,言听谋决。”